中新会客厅

Comment and Contribution

软件转移卓越中心是中新国际化知识转移的重要基地和知识城平台打造的优秀成果

承载着中新华人文化源远流长的传承使命
是一个新加坡及国内资源高度集聚的双向交流平台
在国内外均获得高度的认可

中新会客厅 | 生态城合资公司总裁张永昌:中新合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思维

2022.01.28

嘉 宾

张永昌 Teo Eng Cheong

张永昌先生现任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城合资公司)总裁,并同时兼任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事项顾问。加入生态城合资公司之前,张先生曾任职于在盛裕控股集团,担任国际业务总裁。他也曾出任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现为“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局长、新加坡竞争局(现为“新加坡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局长和新加坡关税局局长。

01投身中新合作的契机

Q:您曾任职于苏州工业园,现在又担任生态城合资公司总裁,深入参与了两个国家级中新合作项目,是什么让您选择中国,投身于中新合作?

A: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我是充满信心的,我第一次到中国是1992年,当时是读完书,背包旅游到中国来,而且我的第一个城市不是北京,是二连浩特,因为我是坐火车从俄罗斯过来的。我一进入中国的国境就觉得中国是非常有潜能的,当时是早上5点钟,可是到处都有人卖东西,到处都有很大声的音乐,我觉得是非常热闹的地方,所以我决定一定要在中国工作。在苏州工作了两年之后,相隔了20多年又回到中国来,为什么会相隔20多年?因为我孩子当时出生,现在长大了,我又可以回来了。

02中新合作的意义

Q:您认为中新双边合作项目对中国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A:以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这两个例子,首先我觉得这两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项目,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在中国发展急需要的时候注入了新的思维。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这两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项目,都是在当时注入比较崭新的思路,而且配合当时中国的需要。

苏州工业园

A:苏州工业园区创造了招商引资的优良营商环境。苏州工业园区在1996年的时候为中新合作带来了什么?当时中国在经济开放不久,这个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几年后的事情,当时中国开放很希望吸引一些国外的资金和国外的投资,苏州工业园区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中国,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是新加坡作为招商引资很重要的机构,也参与了苏州工业园区的项目,主要就是为吸引外资,为制造一个优良的营商环境注入新想法和新思路,把这些思路代入苏州工业园区,希望能够复制到中国其他地方。我们这个项目吸引了很多国外的投资者,也可以说为苏州未来好几年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天津生态城

A:天津生态城创造了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天津生态城是2008年成立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合作的项目。大家应该记得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接下来几年发展得很快,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当然当时也碰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环境的保护控制得不太好,碰到了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当时的想法能否引用新加坡的经验,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环境的优良以及保护空气、水,避免污染。当时就想着在中国找一块资源条件受约束,而且本身地质不是很好的地方,把它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城市,当时就在天津的东部找了一个盐碱荒地,对原始地貌进行了修复,然后利用新加坡城市发展的理念,加入新加坡生态管理的制度,设置了很多的指标,把天津生态城是世界上第一个有这么多硬性指标的生态城市,例如100%的绿色建筑,超过32%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等这些指标。

03市场机制的运用

Q: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都是中新合作的标杆项目,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您认为这两个项目成功的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A:我认为至少刚才介绍的两个项目都非常注重市场经济,虽然都是以国家支持,但是两个项目都是企业带头,政府支持,尊重市场经济。中新集团以及生态城合资公司,这两个公司都是企业,企业思维、企业想法,市场经济尤其重要,这个思路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新加坡一向以来,在我们政府的政策方面,我们一直都会考虑这个市场经济的应用,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不管在什么政策都会尽量利用市场经济的力量来争取到我们要的效果。双方政府的软件交流非常重要,市场经济机制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04紧扣中国低碳发展的脉搏

Q:可以分享一下天津生态城后续的发展计划吗?

A:我们在中国发展一定要配合中国的发展方向,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双碳目标肯定是非常重要的目标,而且定下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我们刚好又是生态城的概念。而且我觉得生态城的发展可能是早了几年,当时2008年虽然对生态环境有点要求,但比起现在对低碳的要求会相对比较低,现在对低碳的发展是非常重视的。

所以未来我们肯定要朝着低碳的方向走,我们希望鼓励多一点低碳创新型的产业到我们的生态城来,做一些创新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我也非常乐意让生态城成为他们的试验田,他们如果有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应该在这里应用,把它做成功之后就可以复制到中国其他地方。

05中新合作的未来

Q:对中新合作的未来有什么期待和祝福?

A:我希望中新未来的合作将会更全面化,平台会多样化。我们有国家与国家之间项目的平台,我们也有一些省和市的双边商务理事会的平台,我们还有其他政府部门、企业之间和学术界的一些各自的平台。在内容方面,我相信也会升级和扩展的空间,政府之间的政策分享和互相学习肯定还会继续。企业之间更深入的合作还会加深,人才的交流和培训当然也是非常重要,希望会有其他方面比如说文化交流。希望两国之间会有更全面的相互了解,达到更好的合作关系。


(以上内容节选自2021中新知识论坛“激活合作发展潜能,开创双赢繁荣未来”中新合作主题演讲及“‘双循环’新格局下的中新合作契机”主题沙龙)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

版权人拥有对本网站的内容进行随时更改之权利,事前将不会另行通知。版权人不保证或声明本网站展示的资料是否正确、全面或是最新数据。本网站内的所有图片(包括但不限于插图、透视图、设计图等)、模型、文字描述等,仅作为参考信息,非本网站的任何承诺或要约。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CEST)”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发布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软件转移卓越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中新智慧园中新智慧一街5号(A2栋)11-13层

电话:86 20 3211 2888

传真:86 20 3211 2999

邮件: cest@ssgkc.com